自1998年起,上海开始对口帮扶云南,27年来,沪滇帮扶合作从上海单向援助云南,逐步拓展为在对口帮扶框架下的双向互动,实现共赢;从最初的政府间援助,发展为各类社会主体共同参与,为打赢云南脱贫攻坚贡献了重要力量。这种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上的支持,也为云南人来到上海就业开启了新的篇章。
2018年初,在上海市虹口区人社局的带领下,社会各界劳务公司积极响应,投身“沪滇劳务协作”的征程。同年,上海启蒙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受虹口区人社局委托,开展对云南省文山州的劳务帮扶工作。7年间,启蒙人才累计推送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工作岗位超10万个,解决当地来沪就业人口超3000人。从2020年起,公司主导“点对点”包机“出家门进厂门”的对口输送服务,解决了云南老百姓来沪就业的出行难题。
为了进一步支持来沪务工人员,2023年,上海启蒙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受虹口区人社局及文山州人社局委托,在上海市虹口区虹口足球场二楼平台成立了“云南省文山州驻上海市虹口区劳务协作工作站”。2025年初,又受文山州委托,在上海市静安区新客站北广场B2层的“启蒙天天职场”内设立“文山州驻上海劳务服务工作站”。这些工作站的成立旨在为云南及云南文山州来沪务工人员提供就业、再就业、创业及纠纷调解等全方位服务,得到了虹口区人社局、文山州人社局及静安区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。
然而,对于许多初到上海的云南务工人员来说,除了就业问题,如何快速融入陌生的职场环境、与同事和主管建立良好关系同样是个挑战。尤其在服务业或团队协作的岗位上,社交能力往往决定了工作氛围的舒适度。以下4招“破冰聊天技巧”,不仅适用于职场新人,也能帮助云南务工人员在上海打开社交局面!
破冰聊天1:观察细节
从细节中找话题并且给予赞美
初到上海的云南务工人员可能会觉得城市节奏快、人际关系陌生,但其实从细节入手就能轻松开启对话。比如,观察同事的新鞋子或主管桌上的摆件,然后真诚地说一句:“这双鞋子颜色很特别,搭配得真好!”这样的赞美能迅速拉近距离。
在服务行业中,面对顾客时也可以用这招,比如注意到顾客的云南口音,不妨笑着说:“听您口音像是云南来的,我也很喜欢那边的辣味小吃!”自然又亲切的话题就此展开。
破冰聊天2:做球给对方
问一个好问题,让对方聊聊他们自己
对于不善言辞的人来说,直接表达自己可能有点难,但提问是个好方法。云南务工人员可以试着问同事:“上海这么多好吃的,你最推荐哪一家?”或者问主管:“您在上海生活这么久,有没有什么特别的习惯?”
开放式问题能让对方多说几句,比如在工作站咨询就业时,工作人员也可以问来访者:“您之前在云南做什么工作?这次来上海有什么期待吗?”这样既了解情况,又让对方感到被关注。
破冰聊天3:听比说更重要
认真聆听,不急着发表意见
融入新环境时,倾听是建立信任的关键。无论是同事分享周末计划,还是顾客抱怨排队太久,静静地听完,再适时回应:“原来是这样,我也有过类似的经历。”这样的态度能让人感到被理解。
对云南务工人员来说,上海的生活方式可能与家乡差异很大,认真倾听同事的建议或主管的指导,不仅能学到东西,还能赢得好感。
破冰聊天4:挑选好话题
聊「共同话题」,避免敏感提问
找到共同点是破冰的捷径。比如,和同事聊聊云南的普洱茶或上海的生煎包,都是轻松又安全的话题。如果对方是本地人,可以问:“上海有什么适合周末放松的地方吗?”
需要注意的是,避免敏感话题如收入差距或地域差异,尤其在还不熟的时候,聊吃的、玩的永远比争论立场更能拉近人心。
从帮扶到融入:破冰聊天的力量
沪滇协作通过就业帮扶让云南人走进上海,而破冰聊天则帮助他们在职场中扎根。无论是上海启蒙人才服务有限公司推动的岗位输送,还是工作站提供的支持,最终目标都是让人与机会、人与人之间更好地连接。学会这4招聊天技巧,云南务工人员不仅能在上海站稳脚跟,还能让职场生活更有温度!